18053683502

标准衰变池的设计规范说明
标准衰变池的设计规范说明发布日期:2025-04-03  浏览次数:46

衰变池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核心要点,综合现行国家标准及工程技术要求:

一、基础设计原则

安全与环保性‌

确保放射性物质无泄漏风险,需设置辐射防护屏、泄漏检测报警系统等设施‌。
选址需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及生态敏感区,地质条件稳定且环境容量充足‌。

功能与效率‌

设计容量需根据放射性废水量、核素种类及浓度确定,并预留应急处理空间‌。
采用分级贮存机制,分为长/短半衰期双槽系统或3-4级并联槽体,交替使用以提高效率‌。
二、结构与材料要求

池体构造‌

池体材质需耐辐射、耐腐蚀,通常采用304不锈钢或钢筋混凝土,内壁需环氧树脂防腐处理‌。
池体厚度符合国标,盖板混凝土厚度≥30cm,池壁防渗漏措施严格‌。

预处理与排放系统‌

配置固液分离装置(如铰刀泵)及多层过滤系统,减少悬浮物对衰变效率的影响‌。
排污系统需双泵冗余设计(扬程≥10m,流量≥15m³/h),支持自动/手动模式切换‌。
三、工艺与运行规范

衰变工艺选择‌

连续推流式‌:废水依次流经联通的池体,通过导流墙防止短路,适用于稳定流量场景‌。
间歇储存式‌:池体交替封闭与启用,确保贮存时间满足排放标准(如I-131需≥180天)‌。

排放与监测‌

排放前需检测放射性活度(总α≤1 Bq/L,总β≤10 Bq/L,I-131≤10 Bq/L)‌。
配置γ射线探测器及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测放射性活度及pH值,支持自动取样‌。
四、附属设施与智能化

辐射防护‌

衰变池房间需铅板屏蔽(厚度≥3mm),辐射剂量率控制在2.5μSv/h以下‌。
通风系统需负压排风,末端安装活性炭过滤器处理放射性废气‌。

智能控制‌

采用PLC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液位监控、故障报警及动态数据记录‌。
预留远程监控接口,支持与医院总控系统联动‌。
五、合规性标准
严格遵循《HJ1188-2021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基本标准》等法规‌。
设计需通过环评报告审查,明确辐射防护措施及排放限值‌。

以上规范确保衰变池在安全、环保及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满足医疗和工业放射性废水处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