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衰变池

衰变池的结构和容积必须保证核医学科所排放的放射性废液, 经设备衰变后满足审管部门的排放标准, 可直接排入普通公用下水道。同样, 考虑到131I核素的排入到衰变池是与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为了使衰变池的物理结构更加符合污水排入、流动、核素衰变的动态过程, 将设备设计为三级连续式衰变池。

Read More

衰变池控制系统

1、远程管理系统:图形化界面显示废水贮存及排放情况,废水管理实时监控,可查询报警记录,排放记录,废水活度测量记录及参数设置功能,可提供预警信息的声光报警提示。 2、智能化控制柜:自动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对水泵,阀门的远程控制,以及液位,废水放射活度的远程测量。

Read More

衰变池配套设备

根据核医学科放射性核素种类及其废液排放量,按放射性废液排放限值要求对结构和容积进行优化设计。 三级槽式衰变;中央控制系统全自动智能控制,全过程动态实时监控显示 • 预留自动/手动切换功能,满足维护修理、取样测量需要 • 具有流程显示、异常报警、双重控制、排放记录等功能。

Read More

一、衰变池背景概述
核医学科衰变池,主要用于收集科室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在贮存满国家规定的时间期限,经过检测达标后,方能排入医院污水管网进一步处理。而核医学科产生放射性废水的主要来源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手部受到微量污染、 清扫工作台面、地坪的清洁工具清洗时可能会有带有微量放射性的废液,及病人冲洗排便用水。

根据核医学科所开展不同业务而应用的不同放射性核素各自半衰期的长短,此衰变池系统被分为长、短半衰期两套槽体。短半衰期槽体用于贮存科室SPECT-CT(Tc-99m)、PET-CT(F-18)检查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水,长半衰期槽体用于贮存甲亢、甲癌治疗过程中(I-131)产生的放射性废水。

二、衰变池控制系统设计:
1、当专用集水坑内放射性废水液面达到设定高度时,潜水泵应具备自动抽排废水功能。

2、第一个衰变池A开始使用,废水进水阀门A打开,开始记录时间及废水流量,此时,B、C、D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3、衰变池中要安装水位测量仪器和放射性测量仪器,测量数据动态反馈到控制中心。

4、衰变池A存满废水,即联动打开阀门B,同时关闭阀门A,废水开始流入衰变池B,同时开始记录时间和流量,直至B存满,依次进行衰变池B、C、D的存贮。

5、当衰变池D存满废水,衰变池A中最后一天流入的废水已经存放到了规定时间(90\180天)。在此之前,控制中心已经掌握衰变池中废水的放射性动态数据,如果放射性已经衰变到解控值,系统会自动提示,控制中心根据需要派人实地检测放射性数值,验证通过后,可以提前排放A池中废水,或者等到90/180天期满,验证达标后排放废水。

6、A池废水排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或联动)开启清水冲洗开关,用超过3倍容积的清水将衰变池冲洗干净,并将冲洗水排空。

7、再次联动开启A池废水进口阀门,同时关闭D池废水进口阀门,进行又一轮放射性废水存贮→静置→再排空过程。可见,放射性废水处理系统的自控功能与放射性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流程是密切相关的。

8、控制中心可以遥测每个衰变池、专用集水井、废气排放口的放射性动态数据,并能遥控废气排放口的风机开关。

9、对于患者洗漱排水的放射性,应该做到实时监测,并且根据监测结果自动切换排水路径,如果放射性超标则排入衰变池处理,如果放射性已经达到解控要求,则作为普通污水排放,如此可以极大节约衰变池容积。当然,这种自动切换功能研发成功后,须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后才能投入使用,并且对排水系统要进行相应设计。

10、自控系统要有数据存储、打印、超标报警功能。

11、自控系统可以与上级政府监管部门联网,随时接受监督。

12、放射性废水自控系统的控制中心应该在核医学科指定的医护办公室内。

三、放射废水衰变池整体设计要求:

1、放射性废水排放的管道材质一般选择PUC、HDPE、含铅铸铁管、镀锌钢管等材质,要求具有抗酸碱、耐腐蚀、防渗漏、耐久性好等性能。管道辐射防护采用包裹混凝土 (振捣密实)或外包铅板进行屏蔽。2、放射性废水管如果与普通污水管并排敷设,两管之间必须做好屏蔽。

3、放射性废水管的倾斜度宜大于0.5%,不应有积水。

4、放射性废水专用集水井上应有专用管理房,应考虑便于检修维护,应做好屏蔽,要避免与普通集水井相邻布置。

5、直接埋地衰变池的安全可靠度低,检修维护不便。建议设计衰变池专用房,并带地下室,把衰变池布置在该地下室内,水泵、阀门、给水管道、排气管道、控制柜等安装在地上专用房内,应注意防沉陷开裂、防渗漏、防雨水,并做好屏蔽。

6、专用集水井、衰变池、阀门井的外壁钢筋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20㎝,各自的检修口盖板应做辐射防护处理。废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管、集水井、衰变池及其专用房的辐射防护要求,在该项目的《核医学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简称环评报告)中应当有完整的描述。

7、对于集水井、衰变池内上部空间的放射性废气,应该安装放射性废气排气管道。按规定,排气管应该通过专用风井到达院区最高建筑物屋顶1.5m以上进行废气排放。排气口要安装活性炭高效过滤器,并应设置放射性气体监测点。

8、废水处理系统的布置应尽量集中、缩短管路。常见核医学用房选址在负一层,如果在核医学用房正下方设计负二层,用来布置衰变池及其管道系统,从辐射防护及使用管理角度来考虑,应该是比较经济实用的方案。

9、衰变池的废水排空后,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第8.6.2条的规定,要用不少于3倍衰变池容积的清水冲洗干净,把冲洗水排空后,才能再次投入使用。因此,每个衰变池应接通给水管,还应配备遥控冲洗功能。

10、射防护范围、采用的防护材料及其规格应该由设计单位提出方案,核安全专业注册工程师(环评机构)复核后反馈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按环评意见进行调整后最终确定正式方案。

衰变池设备图片
衰变池安装图片
衰变池控制间
衰变池
衰变池产品图
衰变池
衰变池运输图片

四、行业相关规定标准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2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五、方案配置服务
1、(标准配置)在对照行业相关标准、总结行业特性、综合分析既有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标准化的解决建议及产品配置。

2、(量身定制)在对照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与客户一对一的深入沟通,全面了解客户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及产品配置。

3、衰变池所存放房间,在国家标准中被列为控制区域,即存在放射性污染区域,所以在设计衰变池的同时,要为该房间设计实施辐射防护。此方案房间墙壁、顶面均采用铅板防护,门采用铅门,并配有明显的辐射警告标志。

4、衰变池槽体采用不锈钢材质,满足防腐、防渗、耐酸碱腐蚀的要求,同系统内槽体互相并联。衰变池各个槽体体积,是前期经过演算得出的。根据核医学科工作量、结合国家标准要求不同半衰期长短核素所需储存的时间估算得出。

5、预处理槽连接入水口,用于放射性废液排入系统前的预先处理,连接的铰刀泵会将废液中可能存在的固体残渣打碎后,再排入各个槽体内贮存。

6、每个排水端均设计两台排污泵,一备一用,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检修情况。排水管末端连接自动取样监测模块,用于排出前检测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检测合格后系统会控制废液自动排出。

7、整个系统由PLC控制柜自动操控,相关负责人员可通过控制端远程查看废液排放记录及手动控制整个系统,避免其进入放射性环境造成伤害。

六、监测流程方法
根据行业监测制定依据和判定标准,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制作提供相应的监测流程和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