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3683502

衰变池的设计需满足哪些要求
衰变池的设计需满足哪些要求发布日期:2025-06-30  浏览次数:187

一、法规遵循与排放限值​

衰变池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范:​
符合《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 1188-2021)等标准,确保池体外表面 0.3m 处辐射剂量率≤2.5μSv/h(公众暴露限值)。​
排放指标需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总 α≤1Bq/L、总 β≤10Bq/L,碘 – 131≤10Bq/L,每月排放总活度≤10 倍职业照射年摄入量限值(ALImin)。​

二、核素适配与容积计算​

根据核素特性精准设计贮存参数:​
贮存周期:长半衰期核素(如 I-131,8 天)需贮存≥180 天,短半衰期核素(如 Tc-99m,6 小时)≥30 天,混合核素分槽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容积公式:通过V≥Q×T×(1+k)计算(Q 为最大日排放量,T 取 10 倍半衰期,k=10%-20% 安全系数),确保水力停留时间误差≤5%。​

三、结构设计与功能分区​

采用专业化构造保障处理效率:​
流道设计:推流式设 3 级以上 “S” 形导流墙(高度≥池深 2/3),槽式采用并联分隔池体,通过 PLC 控制 “注满 – 衰变 – 排放” 循环,单槽周期匹配核素特性。​
防渗屏蔽:中小型池体用 304 不锈钢内衬环氧树脂(防渗系数≤10⁻¹²cm/s),大型池体采用 C30 抗渗混凝土 + HDPE 双层结构(厚度≥20cm),内壁光滑防吸附。​

四、监测系统与安全防护​

配置智能化装置保障运行安全:​
实时监测:集成液位、活度、pH 传感器,排放口设自动取样单元,数据实时上传并超限报警(如液位异常、活度超标)。​
安全措施:双泵冗余排水 + 应急排放装置,池顶活性炭通风口(排风速率≥10 次 / 小时),设铅屏蔽观察窗便于巡检,防止溢出与辐射暴露。​

五、选址要求与基础建设​

满足环境与结构安全双重标准:​
选址规范:建于地下,远离取水构筑物、居民区(距离≥10m),地基承载力≥200kPa,采用三七灰土或混凝土筏板基础,沉降差≤3mm。​
材料工艺:混凝土池体用 C30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 P8),不锈钢池体 304 板材满焊(厚度≥5mm),焊缝气密性测试泄漏率≤0.1L/(m・min),寿命≥15 年。​

六、合规验收与文件要求​

确保全流程符合监管标准:​
文件备案:设计方案需明确核素种类、贮存周期、防渗屏蔽及监测方案,附辐射计算书与防渗工艺图,提交生态环境部门审核。​
验收测试:完成 72 小时满水试验(渗水量≤1.2L/(m²・d))、辐射剂量检测(达标)及第三方活度检测(优于国标 20%),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后方可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