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3683502

衰变池材质及设计数量的确定因素
衰变池材质及设计数量的确定因素发布日期:2025-07-30  浏览次数:273

衰变池的材质确定

材质选择需紧密结合放射性废水特性与实际需求。处理低放射性废水(如医院核医学科排水)时,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涂刷防辐射涂料或内衬 HDPE 膜,既能满足防渗要求,又能控制成本;

针对中高放射性废水,需强化防护设计,可选用钢筋混凝土内衬铅板(铅板厚度根据核素类型和活度计算)或全不锈钢材质,确保辐射泄漏符合安全标准。若废水含酸碱等腐蚀性成分,优先采用耐化学腐蚀的不锈钢或 HDPE 材质,其中 HDPE 材质轻便易拼接,适合小型模块化设施。

同时,所有材质都需重视防渗处理:混凝土池体要做基底防水和内壁涂层,金属或塑料池体则需保证接缝密封性,避免放射性物质污染地下水。

衰变池的数量确定

池体数量取决于处理工艺、核素特性及运行模式。间歇式衰变池适用于水量小、水质波动大的场景,需通过 2~3 格室串联实现分格处理,每格独立控制进水与排水,防止不同时段废水混合延长衰变时间;连续式衰变池处理稳定水流时,单池即可满足推流或完全混合需求,若涉及多种半衰期接近的核素,可串联 2~3 级池体分级处理。组合式衰变池应对复杂场景时,前级设 1~2 格间歇式高浓度池处理波动废水,后级配连续式低浓度池,总数量根据核素种类和流量调整。

此外,废水中含半衰期差异显著的多核素时,需分池处理,避免长半衰期核素拖累整体停留时间;安全要求高时,还需设置 1 格备用池或应急池,防范设备故障导致的直排风险。不同应用场景下数量需细化,如医院核医学科常用 3 格间歇式池,核电厂多采用 5 格组合式结构,实验室小型衰变池可设 1 格主池加 1 格备用池。